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矿山地质环境保

贝博betball网页        业务展示

  《铜川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7-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为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对自然生态的源头保护作用,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以恢复矿山地质环境为目标,形成开发与保护相互协调的矿产开发新格局,最大限度减少或避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按照《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加强矿山恢复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7〕19号)、《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函》(陕国土资函〔2017〕145号)等要求,结合《铜川市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报告》,编制《铜川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7―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6.《国土资源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环境保护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号);

  7.《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6〕52号);

  8.《陕西省国土资源厅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陕西省财政厅 陕西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加强矿山恢复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7〕19号);

  9.《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7〕97号);

  10.《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的通知》(铜政发〔2016〕9号);

  11.《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川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2016-2020)的通知》(铜政办发〔2016〕74号);

  12.《铜川市国土资源局 铜川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铜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铜川市财政局 铜川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铜川市加强矿山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铜国土资发〔2017〕41号);

  13.《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工作的函》(陕国土资函〔2017〕145号);

  本《规划》是铜川市近期与远期依法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适用于2017―2025年本市行政区内的生产、在建、政策性关闭以及历史遗留矿山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规划期2017―2025年,分为两个阶段:近期规划为2017―2021年;远期规划为2021―2025年。

  铜川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黄土高原南缘,介于东经108°34′~109°29′、北纬34°50′~35°34′之间,是关中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辖耀州区、王益区、印台区、宜君县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川新区,面积3882平方公里,人口84万,全市城镇化率64%。铜川是关中通往陕北的重要通道,境内铁路有咸(阳)―铜(川)线、梅(家坪)―七(里镇)线、铜(川)―罕(井镇)运煤专线国道、包茂高速、西安至黄陵高速公路均纵贯南北;305省道横贯东西,县乡公路网络发达,交通便利。

  铜川属暖温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温度偏低。气候有三个:南部台塬温暖半干旱气候区、中东部残塬温和半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山地温凉湿润气候区。年平均降水在543.4~676.3毫米之间。境内主要河流有石川河水系的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清峪河;洛河水系的青水河、五里镇河、雷塬河、白水河。

  铜川地处鄂尔多斯台地与渭河断陷盆地的过渡地带,横跨两个地质构造单元,受东西向渭河地堑的切割,形成了叠瓦式断块和北升南降的断阶构造。地势总体中部高南北低,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最高点位于宜君县南部庙山,海拔1734.2米,最低点位于耀州区赵氏河谷出境处,海拔536米,相对高差达1200米。境内沟壑纵横、梁峁相间、川塬山丘交错,形成了西部子午岭山区、北部塬梁丘陵区、中部黄土残塬沟壑区、东南部渭北北山区、南部川塬区五个地貌区。

  2016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1.61亿元,比上年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21.51亿元,同口径增长10.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94元、947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和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3.93亿元,比上年增长6%。全市完成5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和60个创建村建设任务。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8.5%。

  区内矿产资源丰富,有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矿产四大类,十多个矿种。其中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有煤炭、油页岩、水泥用石灰岩、电石用石灰岩、制碱用石灰岩、铝土矿、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陶瓷粘土等9个矿种(其中保有储量煤炭26.9亿吨、油页岩6.77亿吨、铝土矿64.50万吨、耐火粘土3399万吨、水泥用灰岩9.4176亿吨、水泥配料用黄土0.9963亿吨);未列入陕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但做过一定量地质工作或被实际开采利用的矿种有高岭土、紫砂土、铁矿、硫铁矿、建筑用石料、砖瓦用粘土等6个矿种。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85座矿山(含闭坑)。按矿类划分:能源矿山(煤矿)76家,占矿山总数的41%;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山107家,占矿山总数的57.8%;水气矿山1家,占矿山总数的0.5%;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山1家,占矿山总数的0.5%。按矿山规模划分:大型矿山8个,占总数的4.3%;中型矿山21家,占矿山总数的11.3%;小型矿山156家,占矿山总数的84.4%。按开采方式划分:露天开采矿山110家,占矿山总数的59.5%;井下开采矿山75家,占矿山总数的40.5%。按生产现状划分:生产在建矿山78家,占矿山总数的42.2%,政策性关闭及历史遗留矿山107家,占矿山总数的57.8%。

  铜川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历史久远。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带来一些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因采矿造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压占与破坏、地下水含水层系统的破坏和其他问题。

  矿业开发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固体废弃物的堆积造成的泥石流隐患、滑坡、崩塌以及煤矿井下开采造成的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其中塌陷17处、崩塌10处、泥石流7处、滑坡6处)。这些地质灾害对周边人员安全及矿山开采构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矿业开发对地形地貌景观的破坏是全市较为普遍的一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石取土等活动形成裸露的开采面,对周边地形地貌造成破坏;采矿活动产生的废弃物随意堆积,对周边地形地貌景观造成严重影响。

  矿业开发过程中所建设的工业广场、厂房等基础设施压占土地资源;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压占并破坏土地资源;井下采煤活动导致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对土地资源的压占破坏。经调查,全市矿业开发占用与破坏土地总面积约1657.39公顷。

  矿业开发过程中影响破坏了地下含水层,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因煤矿采空区上覆岩土体的松动开裂或地面塌陷,使含水层结构受到影响与破坏,进而改变或破坏了水资源的均衡和补、径、排条件,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表水流量减少或断流。同时,也易形成大面积疏干漏斗,造成泉水干枯及污水入渗,破坏了矿区的生态平衡,易产生土地沙化。其次,是矿业开发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在长期风化及雨淋作用下形成的淋滤液下渗,易对浅层地下水体水质造成污染。此外,地下水含水层的破坏使矿区周边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采矿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工业废水、有害气体及烟尘等,对周边空气造成污染,抑制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对周边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条件造成影响。

  依据全市矿山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分布规律,结合铜川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分区结果,将全市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为3个等级、15个区,分别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Ⅰ)5个、影响较严重区(Ⅱ)9个、影响较轻区(Ⅲ)1个(见附件1)。

  2003年以来,通过争取中、省资金、自筹资金和吸引社会资金三大手段,累计治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面积10219.95亩,极大改善了我市矿山地质环境。其中争取中、省资金3.02亿元,先后实施了22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治理面积6919.95亩;自筹资金1200万元,对王益区川口至市水泥厂沿210国道两侧,严重影响城市环境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治理,治理面积300亩;吸引社会资金3亿元,实施了铜川市印台区玉华镇矿山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治理废弃矿山面积3000亩。

  随着铜川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铜川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实施,未来五年随着矿山开发强度趋缓,历史遗留问题将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障碍,新建、生产矿山地质环境破坏行为会得到有效遏制。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解决矿产品供需矛盾,曾经提出“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指导方针,造成全市小型矿山井喷式发展。这些矿山企业建设起点低、生产工艺落后,在开发过程中,忽视了矿山生态环境、周边地区植被、景观等受到的不同程度破坏等问题。长期以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越积越多,矿地矛盾逐渐凸显,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趋势看,铜川市大力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已初现成果,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已基本完成。一些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环境破坏大、安全隐患多的矿山企业关闭到位,矿产资源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数量明显减少,矿山开采规模和节约集约程度不断提高。由此预测,铜川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强度总体将呈缓和态势,加之国家产业政策及企业环保投入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将会有所减缓。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减少矿产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县级以上城市规划区等重要居民集中区周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为重点,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监测监督、保护和防治体系,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发展生态矿业,遏制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加强预防保护、过程监管、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为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环境支撑与保障。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矿山地质环境恶劣、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区域,作为保护和治理的重点。

  2.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全市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利用与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注重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3.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掌握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以治本为原则、标本兼治,使矿山开发建设与环境承载力协调发展。

  到2025年,建立动态监测体。

发布时间:2024-05-15 03:30:03 来源:贝博ballbetBB 作者:贝博ballapp
浏览量:25

业务展示

公告公示

京ICP备xxxxxxxx号